故宫展出《滕王阁序》真迹,字迹绝美胜过赵孟頫,不愧是“奇人奇作”!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最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汉语之美的,便是有“千古第一骈文”之称的《滕王阁序》。王勃天纵奇才,在20岁左右的年纪,须臾之间写出此作,令后人惊叹与佩服。短短不到800字,包含了30多个成语、40多个典故,至今无人能够超越。

图片

《滕王阁序》不仅是唐代以来国学的启蒙读本,也被众多书法家抄写,如赵孟頫、文徵明、董其昌、王铎等,还有作品传世。王勃此文立意深刻、用词华美,文人气息浓厚,而以它为题材的书法中,最贴合原作气质、书写得最超凡脱俗的,当属“江南四大才子”之一文徵明的版本了。

图片

学界认为,文徵明的字是“文人书法”的范本,也是学书者的“圭臬”。他不仅继承了魏晋至明中叶历代帖学大师的笔法,而且还以温润如玉、雅隽潇洒的气质滋养书风,他的作品法度丰富严谨、细腻精到,气韵生动脱俗,即使是赵孟頫也难以相比。

图片

《滕王阁序》是文徵明一生抄写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,现藏于北京故宫的版本写于其78岁时,笔笔有60年以上的功力,笔法成熟老辣,达到了“人书俱老”的境界。此作纵23.5厘米、横211厘米,总计76行、840余字,字径大小约3厘米。

图片

文徵明的行书主要取法于王羲之、米芾、赵孟頫、鲜于枢、康里巎巎、李应祯诸人,这部《滕王阁序》兼有《圣教序》之潇洒圆劲、赵体字之精熟华美,但笔势、章法更加连贯而且绝俗媚之姿,堪为学习行书的一大范本。

图片

此作以中锋行笔为主,笔画圆润却不失劲挺,起笔多露锋轻捷入纸,收笔时或回锋藏拙、或空收带意,无侧锋扁薄之弊。转折处方圆兼施,偶用方笔切角,刚柔相济间见笔力把控。以提按表现节奏,较赵孟頫的圆熟更多几分文人的清劲骨力。

图片

结字平中有险绝,寓变化于端严,字形多取纵势,欹侧生姿,通过笔势呼应达成动态平衡,通篇无一字逾矩,却于匀整中见精微变化。墨法温润清逸,浓淡相宜,以润为宗,偶用淡墨调节,与浓墨形成刚柔相生的节奏。这种墨法处理,加深了全卷不激不厉、风规自远的艺术境界。

图片

文徵明以八旬高龄,将文人的雅与书家的法推向极致,笔法上拒绝粗野,以晋唐正统为宗,却比古人多了几分理性克制,结字上摒弃怪诞,细节处暗藏巧思,墨法上远离狂躁,以温润清逸为旨,如清代王文治所言“清和朗润,自是当家”,成为学习行书“中和之美”的优质范本,不愧是“奇人奇作”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